十五运倒计时两周:会徽奖牌里的 “四花同心” 密码
距 11 月 9 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仅剩两周,粤港澳大湾区 19 座承办城市已进入最后筹备冲刺阶段。当人们将目光聚焦于赛事赛程与场馆设施时,会徽与奖牌中悄然绽放的牡丹、木棉、紫荆、莲花,正以无声的设计语言,诉说着这场全国体育盛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内涵。
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运会,十五运会的视觉符号体系自诞生之日便承载着特殊意义。2024 年 11 月发布的会徽以 “同心礼花” 为核心创意,将代表广东的木棉、香港的紫荆花、澳门的莲花花瓣交叠旋转,形成绽放的礼花造型,而国花牡丹的元素则隐于下方,构成 “三花映牡丹” 的视觉架构。这种设计并非简单的花卉堆砌,而是对 “粤港澳大湾区依托祖国蓬勃发展” 的艺术诠释 —— 木棉的热烈象征岭南大地的活力,紫荆的优雅呼应香港的中西交融,莲花的洁净彰显澳门的独特魅力,而牡丹的雍容则代表着祖国的坚实依托,四花相拥的姿态恰如三江汇流的壮阔气象。
与会徽一脉相承的奖牌 “同心跃”,更将四花元素转化为可触摸的荣耀印记。这款 6 月 10 日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亮相的奖牌,竞体项目正面以纯粹的图案语言呈现 “三花映牡丹” 概念:三地花卉花瓣扭转成同心礼花,牡丹纹样以浮雕工艺托举下方,无一字却尽显 “盛世绽芳华” 的意境。更令人称叹的是细节设计:奖牌外环 66 道纹路镌刻着全运会自 1959 年以来的 66 年历程,挂环采用港珠澳大桥 “同心结” 造型,而 “中国红” 基调的缎带上,四花纹样随绶带飘动如活态绽放,将中式美学与湾区特色融为一体。
群体项目奖牌则在四花元素之外增添了精神注脚。背面镌刻的 “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” 题词,与 “三花映牡丹” 纹样形成呼应,既延续了文化脉络,更彰显 “全民全运,全运惠民” 的办赛理念。这种设计上的差异化与统一性,恰如本次全运会的赛事布局 ——34 个竞体大项与 23 个群众赛事活动并行,既有专业竞技的巅峰对决,也有全民参与的体育热情,正如四花虽各有风姿,却在同一体系中绽放光彩。
四花元素的渗透,早已超越视觉设计的范畴,成为贯穿赛事筹备的文化线索。吉祥物 “喜洋洋”“乐融融” 头顶的三色水花,巧妙融入木棉红、紫荆紫、莲花绿,与牡丹的明黄形成隐性呼应;火炬 “绽放” 的燃烧纹路暗合花瓣形态,火种采集后将在港澳广深四城传递,让花卉象征随圣火蔓延;就连颁奖礼服的刺绣纹样、场馆导视系统的视觉符号,都延续了这一设计基因,构建起完整的文化识别体系。

在汕尾的帆船赛场,迎风飘扬的赛事旗帜上,四花标识与海浪图案共舞;在珠海的志愿者动员大会上,身着统一服装的青年胸前,花卉徽章闪耀其间;在香港赛区的围棋赛场,来自各地的选手望着背景板上的 “同心礼花” 图案,感受着超越竞技的文化共鸣。这些场景印证着,四花元素已从设计图纸走入现实,成为连接三地民众情感的纽带。
筹备数据则为这份文化融合提供了坚实注脚:90% 的现有场馆改造复用践行着 “节俭办赛” 理念,1500 余名珠海志愿者经过专项培训即将上岗,港澳赛区 8 项赛事的场馆设施全部通过验收,帆船、围棋等提前开赛项目已见证跨区域协作的高效顺畅。正如奖牌设计团队负责人林鸿胜所言:“莫比乌斯环水纹与‘三三不尽’传统理念的融合,恰如粤港澳三地在祖国怀抱中,实现文化与发展的生生不息。”
两周后的广州奥体中心,当第一束聚光灯照亮开幕式舞台,会徽上的四花造型将随烟火绽放夜空;当运动员接过 “同心跃” 奖牌,缎带上的花卉纹样将与汗水相映。那时人们会更加清晰地意识到,这场体育盛会的真正荣耀,不仅在于竞技成绩的突破,更在于牡丹、木棉、紫荆、莲花所承载的 —— 祖国同心、湾区共情、全民同行的时代图景。
彩神,彩神vll,彩神vll购彩,彩神vll
发表评论